TOP
天然氣企業并購引發網民憂慮:漲價傷不起
[ 編輯:admin | 時間:2012-07-10 14:45:50
| 瀏覽:1273次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 ]
國內民用天然氣供應商會否一家獨大? 近一段時間以來,網絡上有關國內民用天然氣的價格問題引發了網民的關注,而引發關注的源頭是由于兩家天然氣企業的并購風波。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調查發現,進入2月以來,新奧能源和中國石化聯合收購中國燃氣一事被炒得沸沸揚揚。這邊,新奧能源信心滿滿,主動出手;那邊,中國燃氣的態度十分明確——不接受收購要約。面對雙方你來我往的拉鋸戰,一旁“觀戰”的網友關注:并購能成為現實嗎?如果并購成功,民用天然氣領域會不會出現巨頭?天然氣價格會不會“漲聲”響起? 核心網事 天然氣領域掀起“并購戰” 在天涯社區、百度貼吧以及不少網站的論壇上,近期不少有關天然氣將因為一場企業并購導致用氣漲價的帖子引起了網民的關注。 網友“credoor”在題為《天然氣行業日趨壟斷 燃氣定價或步油價后塵》的帖子中稱,不久前新奧能源、中國石化雙雙發布收購公告,以每股3.5港元的價格向中國燃氣發起要約收購,涉及金額高達167億港元。新奧能源和中國燃氣作為目前國內兩大重要的城市燃氣市場跨區域運營商,一旦并購完成將形成重大的民用燃氣供應一家獨大的局面。而一旦終端燃氣銷售市場出現這種情況,城市燃氣運營商便可同時對多個地市級政府產生強大的影響力,進而聯合起來逼迫省級政府批準漲價。 網友“credoor”表示:如果上游巨頭與下游企業強強聯手的話,那么天然氣行業就會逐步與燃油行業的市場結構同質。對于廣大的燃氣用戶來說,究竟該何去何從? 雖然收購尚未塵埃落定,還需通過商務部反壟斷審查以及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的批準、備案、登記,但已在網友中引發強烈震動。網友“xihuanshu”說:“燃氣可別再漲價了,我們傷不起啊!”網友“有關老百姓”則呼吁,維持充分競爭市場。 也有網友認為,對此事不必過分擔憂。網友“結婚你玩”說:“對我們好像也不會有影響吧。”網友“合法粗”說,企業競爭靠實力說話,有能力者壟斷屬于正常現象。網友“藍山咖啡啊”認為,收購成功會使國內公司更有實力。還有網友認為,即使真一家獨大,天然氣價格也不會漲太多,因為政府一直在控制物價上漲。 記者核實 并購陷入僵局 中國燃氣“完全不認可收購” “中國網事”記者調查發現,2011年12月13日,新奧能源(h股)和中國石化(h股)雙雙發布收購公告,擬以每股3.5港元的價格向中國燃氣發起要約收購,涉及金額高達167億港元。其中,新奧能源通過貸款及自有資金支付55%,中國石化支付45%。 這場備受網友關注的中國燃氣收購戰經歷一波三折后,目前正處于僵持狀態。有觀點認為,一旦收購成功,內地燃氣市場競爭格局將發生重大變化,新奧能源將擁有近80個地級以上城市的專營權,遠超過其他燃氣運營商,一躍成為國內城市燃氣分銷商的霸主。而中國石化可通過此次并購,實現天然氣上、下游一體化,擴大終端消費市場,獲得更多終端話語權。 2月13日,接近中國燃氣的相關人士在接受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采訪時表示,自新奧能源和中國石化提出收購要約后,中國燃氣高層認為此次收購是“敵意收購”。中國燃氣拒絕對方開出的收購報價,并委托澳大利亞麥格理集團擔任財務顧問抵制收購。這意味著中國燃氣完全不認可此次收購,不接受收購要約。 新奧能源和中國石化在發布的公告中稱,2011年12月7日初步接觸中國燃氣后,決定進行要約收購。對此,中國燃氣并不領情,并發布公告稱,收購要約 “未能反映本公司基本價值”,而且“完全未獲邀請”,甚至稱收購要約“屬機會主義性質”。上述人士同時表示,聯合收購方在正式發出要約前并未與中燃董事局進行過任何的正式溝通。并且,聯合收購方的出價僅3.5港元,該出價的pb(每股價格比每股凈資產)只有1.68倍,比中國燃氣五年平均pb低38.7%,低估了公司的真實價值。而了解新奧能源此次收購交易的知情人士則表示,收購價格合理,并且已經有相應溢價。 另據媒體公開報道,新奧能源相關負責人此前曾透露計劃的收購時間表:希望2012年2月28日前聯合收購方能發出通函給中國燃氣的股東,召開特別股東會。如果3月31日前中國燃氣股東同意、相關政府部門審批通過,將會正式發出收購要約。如順利,2012年年中做完交割。不過,據了解新奧能源此次收購交易的知情人士透露,網友可能對上述時間表存在一定“誤讀”。新奧能源將在各項條件滿足后才會向中國燃氣發出通函,并沒有固定的時間表。
而接近中國燃氣的相關人士表示,審批程序很難在3月底前完成,原因在于反壟斷審查需要大量時間。中國燃氣項目分布在全國約二十個省份,這些地方商務部門均需向商務部提供自己的審查意見。這樣的程序決定本次商務部的反壟斷審查過程要花費較長時間。 天然氣供應商會否真的一家獨大? 最近幾年,我國天然氣產量、天然氣消費在迅速增長,甚至在有的年份部分地區出現“氣荒”。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中國燃氣收購戰才引發網友如此關注。 據了解,目前國內較大的管道天然氣運營企業主要有中國燃氣、新奧能源、中華煤氣、華潤燃氣、昆侖燃氣、華通能源、陜西省天然氣、深圳燃氣、北京燃氣等。中國燃氣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在接受“中國網事”記者采訪時說,中國燃氣擁有40多個城市的管道燃氣專營權,新奧能源有30多個,中華煤氣、華潤燃氣、中石油集團(包括昆侖燃氣)均有20多個。幾家跨區域燃氣運營商基本處在均衡狀態,若新奧和中燃合并,將擁有近80個地級以上城市的專營權,約占全國市場的30%,遠超過其他燃氣運營商。一旦某地區燃氣市場份額過度集中,擁有該地區大部分市場份額的運營商,可以操縱多個燃氣公司提高賬面的生產成本,從而較為容易實現提價。 但也有專家不認同這種觀點,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能源專家韓曉平認為,即使收購成功也算不上“壟斷”,國內天然氣企業不只中國燃氣一家,還有中海油等央企。此外,燃氣價格由政府調控,對中國燃氣的收購不會影響國內燃氣價格。據了解,新奧能源此次收購交易的知情人士也認為,國內城市燃氣運營商數量較多,是否形成“壟斷”應以相關部門的審批意見為準。 專家認為,國內氣價改革可借鑒英美等國經驗。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起,美國開始取消天然氣的井口價格管制,并逐步形成放開“兩頭”(天然氣井口價和終端配送價)、管住“中間”(州際管道輸送費)的局面。目前美國大型天然氣生產商已達幾十家,較小的天然氣生產商高達幾千家。中國天然氣價格改革可不斷完善相應的價格法規體系,使天然氣定價和價格監督有法可依,在此基礎上,政府的作用集中于合同審批、消費者權益維護、反壟斷等方面。 新華網北京2月14日電(“中國網事”記者任峰) 相關新聞
評論
|
熱門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