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發展軌道交通是未來交通運輸體系的最優選擇
伴隨交通運輸業的不斷發展,噪聲、空氣污染、交通擁堵以及交通事故等問題可能會不斷加劇,還可能造成水土流失、自然景觀破壞和干擾各種動植物的生態平衡。世界銀行出版的《可持續運輸:政策變革的關鍵》提出并闡述了“可持續運輸”這一概念:一是經濟與財務可持續性,指交通運輸必須保證能夠支撐不斷改善的物質生活水平;二是環境與生態的可持續性,指交通運輸不僅要能滿足物品增加的需要,而且要最大程度地改善生活質量;三是社會可持續性,指交通運輸產生的利益應在社會的所有成員間公平分享。
衡量可持續運輸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交通運輸體系能否保持長期的、動態的社會凈收益或福利最大化,衡量的方法是運輸規模量和運輸質量在既定條件下總社會成本最小。 交通運輸具有外部性 交通運輸是一個有明顯外部性特征的行業,隨著經濟的發展,交通運輸對經濟的負面影響(負外部性)越來越顯著。在認識運輸成本的構成時,不僅要考慮交通運輸體系的內部成本,而且要考慮它所產生的外部成本。交通運輸的可持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交通運輸內外部成本的共同下降。由于人類具有一種趨利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人們會主動地將原來存在的正外部性自發地內部化,因此,運輸業的正外部性,從長遠來看很有限,更多地表現為負外部性。運輸的負外部性主要由于社會機制和技術等方面的原因,使運輸常常會對環境保護產生沖擊。 由于大多數環境影響即外部性存在于市場交易之外,沒有反映在所支付的價格中,只有把負外部性內部化,才能真正發揮市場和政策的作用,協調經濟、環境和社會三者之間的關系,保持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經濟學解決負外部性的方法主要是制定排污標準、征收排污費、稅收、發放可交易的許可證等。 衡量交通運輸的負外部性可以用外部成本這一概念。交通運輸外部成本可分為兩個不同的層次:第一層次是運輸系統與非再生資源(如環境系統、非再生的人)所產生的外部性,如環境污染、交通事故等。交通運輸與環境之間的外部不經濟,是由于交通運輸行業在利用環境資源從事運輸服務時,沒有考慮它應當對環境的影響進行相應的補償。第二層次是運輸系統內各部相互作用產生的外部性,如交通擁擠。 不同運輸方式的外部成本存在差異 交通運輸外部成本是運輸經營活動中所產生的環境污染、噪聲、交通事故、交通擁擠等對社會財富的扣除。噪聲、污染、擁擠、交通事故等,這些都是交通運輸負外部性的具體表現。 從相關統計數據看,不同的運輸方式負外部性有比較明顯的差別。如煙塵的排放量,汽車為鐵路的1.8倍,飛機為鐵路的9.7倍;二氧化硫的排放量,鐵路為汽車的29.2倍,為飛機的5.1倍;一氧化碳排放量,汽車為鐵路的3413倍,飛機為鐵路的47.8倍;氮氧化合物排放量,汽車為鐵路的10.8倍,飛機為鐵路的16.4倍;碳氫化合物排放量,汽車為鐵路的1698.3倍,飛機為鐵路的42.6倍。 多年來,人們一直試圖估算運輸業所造成的外部成本,但很難精確地評估運輸活動的外部成本。有關研究表明,西歐近年來,每年交通運輸所產生的(負)外部成本為2724億歐元左右,其中,公路、航空、鐵路、水運等運輸方式所產生的外部成本分別占92.03%、6.02%、1.67%和0.26%。在外部成本的構成中,交通事故、噪聲、氣候變化和空氣污染分別占54.37%、13.95%、16.08%和15.60%。由此可見,在各種運輸方式中,公路產生的外部成本最大,其次是航空,鐵路和水運比較小;在外部成本類型方面,交通事故所占比重最大,為54.37%,其他方面所占比重基本相當。 交通運輸可持續發展應以軌道交通為主 交通運輸即使存在某些外部效益,但從長遠的觀點看,這些外部效益十分有限。因為人們都有一種趨利的積極性,會以某一種方式將正外部效益內部化。例如,在有關審美的例子中,如果有足夠多的人喜歡看飛機的起飛和降落,只要技術上允許,飛機場將開辟一塊觀看起飛和降落的地方,向前來觀看的旅客征收入場費。然而,人們對負外部性內部化的積極性就要小得多。 解決交通運輸負外部性的辦法,一是將其內部化,另外一個就是大力發展軌道交通運輸。外部性內部化的目標是使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在可行的情況下,將全部社會成本施加給造成負外部性的人,使經濟與環境資源的利用更有效率。應當制定政策促使業主開發新的替代能源,以及促使提高運輸能源的利用率等運輸技術的創新,或者促使用戶轉移到污染更少的運輸方式上。 就交通運輸來說,外部性的內部化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其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在很多地方、很多時候難以實現。比較而言,發展軌道交通既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也不影響私人運輸(小汽車擁有者)的利益,符合帕累托最優原則,是未來交通運輸體系的最優選擇。 在各種運輸方式中,軌道交通消耗的能源及其對環境的影響相對較小,建立可持續的交通運輸體系,應當以軌道交通運輸為主,充分發揮軌道交通運輸的優勢,建立以軌道交通為骨干的陸路交通運輸體系。 同時,建立可持續的交通運輸體系,應當在以下方面完善交通運輸政策。首先,充足的運能和安全高效的運輸服務;其次,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交通運輸結構和體系;再次,合理的運輸資源配置,區域間平衡協調發展的運輸體系。 (作者單位: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相關新聞
評論
|
熱門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