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關于進一步完善城鎮污水管網系統的建議——江蘇省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第0476號提案答復
[ 編輯:admin | 時間:2022-07-21 17:53:10
| 瀏覽: 25615次 | 來源: 中國市政建設網 | 作者: ]
近年來,我省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國家和省委、省政府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推進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積極開展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精準攻堅“333”行動,高度重視城鎮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和管理,把工作重點放到管網和排口治理,以“擠外水、治混接、收污水、減溢流”為重點,加快補齊設施短板,完善城鎮污水收集處理系統,提升城鎮污水收集處理效率,主要工作情況如下:
一是推進污水設施建設。
大力推進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加快完善污水收集處理系統,每年初下達年度重點任務,納入年度目標責任書,加強工作調度和檢查考核,督促各地按時保質完成設施建設任務。經省政府同意,2021年11月,省發展改革委等十部門聯合印發《江蘇省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實施方案》,要求各地聚焦提質增效,統籌優化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布局,適度超前建設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建成城市污水處理廠217座,處理能力1689萬立方米/日,建成污水管網5.7萬公里,全年處理污水約49億立方米,城市(縣城)污水處理率達96.8%(初步統計);全省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建成鎮級污水處理廠691座,處理能力397萬立方米/日,建成鄉鎮排水管網約2萬公里,全年處理污水約9億立方米。
二是基本完成“三消除”任務。
“333”行動實施以來,我省全面落實城市黑臭水體、污水直排口和管網空白區消除工作,著力解決薄弱環節與突出問題。截至2021年底,全省縣級以上城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污水直排口和管網空白區,在消除設區市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的基礎上,推進縣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提前4年完成國家要求的“十四五”末基本消除縣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的目標任務。近三年,全省共整治城市黑臭水體265個,總長度約573km,消除污水直排口3796個,消除管網空白區128個,總面積146km2。
三是優化管網建管模式。
指導各地積極探索資源整合,推進建立“廠網一體化”和管網統一規劃建設管理模式,推動管網低水位運行,南京、無錫、蘇州、南通、鹽城、揚州、鎮江等城市成立水務集團或國有管網公司,統籌強化污水處理廠及管網的運行管理。省級印發《關于切實加強城市市政管線工程質量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導各地建立落實新建管網質量管控機制,規范管網建設項目的勘察設計、材料選擇、施工管理、項目驗收等關鍵環節,高標準實施管網工程建設。市場監管部門強化管材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依法查處無證生產、生產銷售質量不合格管材產品等違法行為;重點查處鋼筋混凝土排水管外壓荷載、保護層厚度等重點項目不合格的違法行為,塑料管材(PPR、PVC-U)熔融溫度、靜液壓強度、拉伸屈服應力、斷裂伸長率、縱向回縮率、落錘沖擊等重點項目不合格的違法行為;2021年度,抽查鋼筋混凝土排水管、塑料管材(PPR、PVC-U)等2種管材產品350批次,問題發現率為13.1%。
四是大力推進管網排查修復。
在落實新建管網質量管控的基礎上,重點關注面廣量大的存量管網,要求在2021年底前,城市建成區基本完成管網排查檢測。為此,省級編制印發《江蘇省城市污水管網排查評估技術導則》,指導各地全面排查檢測雨污水管網功能性和結構性狀況,查清錯接、混接和滲漏等問題,根據管網排查檢測結果,指導各地按照問題導向,有計劃分片區組織實施管網改造與修復,并建立5-10年為一個管網排查周期的長效機制,科學有序開展管網排查整治修復。2019年-2021年,全省累計排查污水管網約4.1萬公里。
五是規范管網養護管理。
指導各地加強管網養護管理,落實專業化養護、規范化作業、全過程監管要求,鼓勵探索同一污水廠服務片區管網由一個單位實施專業化養護的機制,嘗試建立政府和居民共擔的費用保障機制,保障養護經費。目前,常州、蘇州等有條件的城市已對部分老舊居民小區,試點實施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對小區排水設施實施專業化養護,提高管網養護質量。推動污水處理設施信息化管理,編制印發《江蘇省城鎮排水設施地理信息系統建設指南》,指導各地積極開展排水管網GIS系統建設,建立數據動態更新機制,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截至2021年底,所有設區市和36個縣(市)已基本建成排水管網GIS系統。
六是加強污水收集源頭管控。
為系統化開展排水源頭管控,我省以管網服務片區為基礎劃分達標區,將全省城市建成區劃成近2300個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達標區,按照“做一片成一片”的思路,逐步落實源頭污水收集和管控。省級制定《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達標區建設工作指引》《江蘇省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達標區評估驗收辦法》,指導各地按達標區摸清現狀,形成本底清單、問題清單、項目清單和責任清單,科學實施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達標區建設,規范評估驗收。截至2021年底,全省累計建成達標區951個,總面積約2398km2,占全省建成區總面積40%以上。
七是加大資金支持力度。
近年來,省級財政積極發揮引導作用,不斷優化專項資金結構,拓寬財政支持發展路徑,規范合理使用政府專項債,支持方向涵蓋污水管網建設、雨水排澇治理等各方面,支持市縣在海綿城市建設、污水處理等方面積極推廣運用政府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對納入省級試點和示范的相關項目給予前期費用補貼、落地獎補和示范獎補等政策支持。2018年以來,安排專項資金13.09億元,支持蘇中蘇北地區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全運行;2019年以來,安排專項資金4.13億元,支持全省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示范城市建設、提質增效達標區建設、GIS系統建設等工作,充分保障污水管網建設、排查等各類項目建設資金需求。
通過近年來的努力,我省城鎮污水收集效率顯著提高,2021年全省縣以上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71.7%(初步計算),全省城市污水處理廠平均進水BOD5濃度為103mg/L。但是誠如您提案所述,因歷史欠賬較多等原因,還存在建設質量有待提升、養護管理不到位、源頭收集管理不完善等問題,下一步,我們將根據建議,加大力度完善城鎮管網系統,進一步提升污水收集處理質效。
一是繼續補齊設施短板。
深入實施《江蘇省“十四五”城鎮供排水與污水處理規劃》,組織各地編制完善“十四五”規劃和污水處理專項規劃,合理制定污水處理設施年度建設計劃,加強城鎮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推進城市建成區雨污分流改造,完善污水收集系統;加快鄉鎮污水收集管網建設,強化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管理,提升建制鎮污水處理工作績效;統籌優化污水處理設施布局,有條件的地區加快實施污水處理系統之間的管網聯通與污水調度,增強污水收集處理系統安全韌性。
二是加強新建管網質量管控。
指導各地研究出臺管控文件,強化管材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管材產品,2022年,市場監管部門將鋼筋混凝土排水管、塑料管材(PPR、PVC-U)兩種管材產品列入重點產品監管目錄,強化管材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工作,督促企業落實質量主體責任,進一步提升管材產品質量安全。要求各地嚴格落實招標投標管理、工程勘察設計、材料選擇、施工監管全流程監督管理,高標準實施管網工程建設,規范開展污水處理設施工程驗收管理。
三是重點推進管網修復。
突出抓好排水管網排查修復,實施雨污管網混錯接、漏接整治和老舊破損管網改造更新,推進各地針對倒虹管、沿河截污管排查修復等難點問題開展專項整治,全面提升管網收集效率。要求各地強化新建管網工程質量管控和已建管網日常養護,建立5-10年為一個管網排查周期的長效機制和費用保障機制,規范開展管網建設、運行、養護的全過程監管;指導各地因地制宜推進雨污分流改造,暫不具備改造條件的,應采取截流、調蓄和治理等措施,減少雨季溢流污染。
四是落實推進源頭管控。
指導各地按照政策技術文件,持續推進“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達標區”建設,多部門聯合行動,加大源頭排水管控力度,系統開展居民小區、公共建筑、“小散亂”等排水戶整治,確保“做一片,成一片”,力爭到2025年,全省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平均達80%,其中蘇南地區達88%;全省縣級以上城市建成區60%以上面積建成“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達標區”,其中蘇南地區達到80%。推進工業與生活污水的分質處理,對已接入城鎮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的工業企業排水情況進行全面排查評估,根據評估結果,推進完成退改接工作,強化排水許可證管理,規范實施排水管理。
五是推進優化體制機制。
繼續推行“廠網一體化”和市區兩級管網的統一規劃建設管理,鼓勵有條件的城市成立排水公司,整合資源、充實力量,統籌開展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改造、運行、養護的規范化管理。加快完善管網GIS系統,加強管網信息化、賬冊化管理,規范新建管網竣工驗收階段和管網排查檢測工作的臺賬整理,及時動態更新GIS系統數據庫,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為日常管理和工作決策提供便利。
六是加大資金支持力度。
針對地方政府資金籌措難度大的現狀,省級將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優化資金結構,加強向上爭取力度,提高財政資金和財政政策實效,用好將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工作納入省政府真抓實干獎勵激勵支持的政策,研究推進污水處理費動態調整,為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管理提供保障。指導各地建立政府引導、市場推動、社會參與的投融資機制,鼓勵采取設立專項債、引入社會資本等方式,多渠道籌集資金,保障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運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