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水務產業五年發展戰略白皮書
[ 編輯:admin | 時間:2012-08-30 09:20:43
| 瀏覽:2629次 | 來源:中國水網 | 作者: ]
水務服務是公共服務的核心內容,水務產業是實現水務服務現代化的核心主體。目前,水務板塊已經成為社會、市場共同關心的重要產業組成,但是中國一直沒有針對水業發展的戰略規劃。面對水務市場改革與發展的挑戰與機遇,中國水網結合12年的思考與專注,研究發布《水務產業五年發展戰略白皮書》,從專業而民間的視角,分析水業的商業模式變革,展望水業發展方向,供關心水業發展的政府、資本、企業借鑒和參考。 水務產業五年發展戰略白皮書 中國水網 二0一二年六月 一、 城市水業的性質、特點與背景 1、性質
由城市供水服務、污水處理服務及關聯服務組成的水務服務是城鎮政府作為責任主體的公共服務的核心內容,是市政公用事業的重要組成。 2、特點 在中國,水務行業屬于市政服務行業,地方政府是責任主體;在經營形式上具有自然壟斷性。水務服務是城鎮基礎服務的組成,具有社會公益性,傳統上由城市政府直接提供。 在目前城市化、工業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水務行業設施投資不足矛盾顯現,中國2003年開始了在水務行業引入市場機制的改革,以供水和污水處理公共服務為核心的水務產業逐漸形成。 引入市場機制之后,政府和企業之間通過特許經營協議,實現公共服務的外部化。水務產業是從水務行業中分離出來的,因此水務行業的市政性、公益性和自然壟斷性的特點決定了水務產業形成和發展的起點。 3、發展背景
水務產業發展與水資源密切關聯。中國水資源總體短缺,在快速城市化的進程中,隨著人口和經濟的集聚,水資源短缺在城市中更加嚴重。因此水務服務受到國家水資源政策的影響。水資源費、引水工程、污水回用、海水淡化、節水產業、階梯水價等政策和市場環節都起因于水資源短缺。 水務產業的發展還與公共服務的需求密切關聯。水務服務先起于城市服務,隨著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求的提高,欠發達地區、村鎮、農村的水務服務逐漸納入水務產業視野。同時以水質為代表的公共服務質量要求的提高同樣深刻地影響著水務產業的未來。 二、 水業現狀 1、 城市水務服務設施快速增加 2001到2011年十年間,全國城市供水量年均增長率0.71%,供水能力年均增長率為2.48%。截止到2011年底,總生產能力約為2.8億噸/日,年供水總量近510億噸。 2001到2011年十年間,城市污水處理廠數量年均增長速度約13%,處理能力增長速度23%。截止到2011年,我國建成投運的城鎮污水處理廠超過3100座,污水日處理能力超過1.5億立方米,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82.6%。 2、 產業格局初步建立 自2003年確立了以特許經營制度為核心的水業市場化改革以來,中國水業市場已形成了多元化的產業格局:一是投資主體多元化,外資和社會資金的注入改變了城市水業原來單一政府投資的結構;二是運營主體企業化,經營主體的企業化基本完成,政府在各種性質的企業主體之間選擇經營者,引入競爭機制;三是經營模式多元化,在特許經營的指導框架之下,各地根據實際需要,采用了不同的市場經營模式。 在此背景下,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同時也使水務企業得到迅速的壯大,形成了一大批規模龐大、實力雄厚、技術先進、產業鏈完備的企業,水務產業前十家水務企業的資產超過100億、年產值平均達20-30億元。 3、 水務服務關聯的不同業態逐漸進入市場 水業改革經歷了產業鏈逐漸釋放的過程,是水務服務市場逐漸外部化的過程。這個過程已經經歷了三個階段,在逐步深入的市場推動下,設備制造業、工程建設業、投資運營業、綜合服務業成為中國水務產業的主要四種并存業態。目前正在向第四階段-以綜合服務業為核心的產業發展階段過渡。 三、水業服務鏈 另一方面水務產業的服務鏈也在不斷延長,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八個環節。 1、原水服務。原水服務即為引水服務,2004年以前,多由中央和地方的公益性水利投資來實施,沒有進入市場。2004年《水利引水工程價格管理辦法》實施以來,出現一些引水市場項目,工程成本進入了價格。目前原水服務領域的市場化率相對較低,不到10%。 2、供水服務。目前,全國城鎮共有3000多家自來水公司,但真正實現市場化的約40-50%左右,相當一部分供水公司并沒真正實現市場服務。 3、排水服務。排水管網專業運營項目正在漸入市場。2007年武漢市采用BOT模式建設當地最大的污水收集系統。在“城市看海”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的背景下,2011年深圳市龍崗區和寶安區,進行了排水管網特許經營權的公開招標,把管網的運營推向了市場。排水管網的市場運營或將成為趨勢。 4、污水處理服務。截止到2011年底,全國城鎮投運的3100多座污水處理廠,從數量來看,市場化運營程度約為50%,其中BOT項目數量占大多數。 5、再生水服務。2011年底,全國城市污水回用率低于15%,再生水服務絕大多數是由污水處理公司延伸提供。由于價格倒掛,水質標準不高、費用體系沒有建立起來等問題,目前我國再生水服務市場化程度不高,相對污水處理總量而言,只有不到5%,用戶多為電廠等工業用戶。 6、污泥處理處置服務。污泥處理處置市場發育很快。在污水處理廠較為集中的核心城市,污泥處理處置已成為熱點。隨著越來越多的污水處理廠逐漸達到正常運營的水平,污泥處理處置市場將進一步擴大。 7、海水淡化服務。我國海水淡化傳統上由政府投資運營,市場提供工程和設備,多年來發展緩慢,目前運營的供水能力僅百萬噸/日左右。隨著成本的逐漸減低和水價的提高,目前海淡市場正從EPC工程設備提供轉變為投資、運營的市場化服務,海水淡化服務市場正在加速。 8、景觀水治理服務。隨著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土地價值迅速提高,加上社會對水體景觀價值的越來越高的認同,景觀水逐漸從政府被動治理轉化為主動性修復。景觀水治理已經開始從治理工程轉化為針對效果的環境服務,成為水業服務環節的重要一環。 四、水業發展的七大挑戰 1、 市政公共服務的市場化一直受到質疑 受國際水務服務體制多元化的影響,中國水業服務是否引入市場機制,推行市場化一直存在爭議,造成特許經營體系不能完成立法。致使政府與企業的公共服務合同關系不夠穩定,水務服務的商業模式因此不能清晰劃定。 2、 服務價格體系沒有理順 水業服務存在三種支付體系,一是政府定價,企業面向公眾通過價格直接收費,如供水行業;二是政府向公眾進行事業性收費,再通過政府采購向服務企業支付服務費用;三是政府通過政策體系,約束和要求受益主體或者責任主體直接付費。在第一種體系中,水價形成機制有待完善,長期處于水價過低的困惑之中;在第二種體系中,存在大量不同程度的政府服務采購支付違約,影響了水業服務的持續性,在第三種體系中,存在對價困難和支付意愿差的問題。由此造成水務服務低質低價流行,行業總體收益率低,可持續發展能力差。 3、 政策不確定性問題 水業服務的市場化政府體系涉及多個政府部門,因此政策多門。許多部門規章存在相互矛盾,造成地方政府與企業服務關系的多樣性、復雜性和不確定性。 4、 公眾情緒的非理性 水業是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因為其市政性質,許多公眾對壟斷行業以及政府公共服務的不滿被集中在水務服務、尤其是在執行價格體系的供水領域爆發。 因為水價過低和投資補貼制度不到位,導致供水行業全面虧損,可持續發展能力降低:管網等設施落后,水質檢測體系不健全,服務處于低水平。這些問題,又導致水價上調遭遇更多公眾質疑。從而陷入低價低質的發展怪圈。最終企業、政府和公眾都不滿意。而且隨著公眾意識越來越到位,低質服務所產生的二次風險進一步加大。 5、 產業龍頭缺失 水務產業集中度低,最大的水務集團其服務市場份額也不過5%。市場過度分散制約了行業的技術進步及服務的集約化。行業領頭企業的缺乏,使產業不能形成一致、理性的聲音,大多數企業只顧眼前利益,不斷出現資產溢價、降低服務等惡性競爭行為。領先企業都只考慮自身利益,簡單應對政府和市場問題,造成企業各自為戰,牢騷滿腹,卻不實際見效。 6、 服務范圍逐漸拓寬,服務要求的不斷提高,服務模式需要創新 水業服務在10年內,由傳統的供水和污水處理服務不斷拓展服務范圍,公共服務的要求也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斷提高。這就需要在體制改革的背景下,不斷的創新和健全商業服務模式,而業內企業普遍存在創新能力不足問題。 7、 水業發展缺乏相配套的融資工具 盡管資本市場一致看好水務市場,但是水務服務是資本沉淀性行業,資本市場單一的股權和債券融資,使產業主體融集的資本成本巨大,但產業本身的特性決定了其難以支撐資本的高收益要求。與產業發展匹配的低收益、長穩定的金融配套工具嚴重缺乏。 五、 水業發展的六大機遇 1、 資源環境性服務產業的屬性是水務產業存在非常有利的地位 水是資源性服務產品,其稀缺性特征在未來發展中將更加顯著,造成了產業服務的不可或缺性越來越強。同時水務服務的環境關聯性,對水務服務的可持續性進行了再次強化。 2、 服務需求將進一步加大 伴隨著公共服務體系的發展,水務服務將進一步擴容:在范圍上將逐漸輻射縣鎮和農村,在服務質量和深度上的要求也會逐年提高,在服務內容上將從傳統的供水、排水向更加深遠的關聯范圍拓展,這些都為水務市場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3、 地方政府公共服務的資金缺口長期存在 受中國財稅體制的制約,地方政府在水務服務投資上的缺口將長期存在,這為社會資本持續進入水業服務市場留下了資本通道。 4、 對水業服務效率提高的需求加大 隨著公眾在水務服務領域知情權的加強,以及水價的逐漸提升,社會對水務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的需求日益升高,這為水務服務的專業化發展留下了空間。 5、 資本市場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高度關注 水務作為節能環保產業的核心組成,在國家戰略的推動下,越來越得到資本市場的關注。隨著水務商業模式的不斷突破,水務市場將以其特定的投資收益特征成為資本市場關注的重點行業之一。 6、 水業主體因為轉型經濟體的經驗而具有顯著的國際市場優勢 中國的水業主體已具備顯著的國際市場優勢。一方面,中國積累了快速發展以及經濟轉型的經驗,在新興市場中相對發達國家而言具有很大的經驗優勢。這一優勢在政策性較強的環保產業中更重要。另一方面,中國的建設規范、服務模式、設備標準經歷大量的實踐考驗,已具備相對較強的市場競爭力。面對日益擴大的國際市場中國水業面臨重大機遇。 六、 水業服務企業定位和商業模式 設備和工程是水業的商業服務模式的重要組成。但是作為現代水務產業的核心,水務服務業已經成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這一商業模式更加需要關注。面向未來的中國水務產業,水務服務企業主要有三種定位: 1、 水務專業運營服務公司 水務專業運營服務公司專注于(供水或污水)運營服務,比如威立雅水務、蘇伊士水務,類似像快捷連鎖酒店管理公司。但是,由于水務服務是自然壟斷行業,由于績效評價體系的缺乏,專業服務的專業度能以被有效識別,目前專業化運營服務模式在中國的運作面臨困境,因此水務服務沒有拉開差距,形成品牌,專業性沒有體現出優勢。但是專業化運營仍然是主要的發展方向之一。 水務專業運營服務公司的主要商業模式是特許經營以及通過投資或購買水務資產而獲得經營權的水務專營模式。 2、 綜合環境服務提供商 綜合環境(水務)服務提供商,有兩種類型,一是縱向產業鏈型,集投資、設備集成、工程建設、運營乃至最后環境效果的負責于一體;二是同心多角化的綜合服務型,其綜合開展八種水務服務中的多種服務類型,甚至包括其他環境服務領域的服務類型。綜合服務提供商是適應中國環境服務需要的服務類型,需要具有強大的投融資能力、綜合的技術集成能力、良好的企業品牌及相應的服務規模。中國水業市場已有包括北控水務、首創股份、中環水務、中國水務投資、桑德集團、碧水源在內的十多個主流企業都定位為綜合環境服務提供商。 綜合環境服務商提供的是綜合專業服務,其主流商業模式是不同類型的合同環境服務。 3、 解決方案提供商 解決方案提供商,為用戶提供規劃、設計、建設、監理甚至運營等服務的系統方案。與綜合環境服務提供商最大不同,環境解決方案提供商一般不直接參與,或者不主導參與項目投融資,而是提供以智力為核心專業化服務,代表性的機構為上海市政院和北京市政院等。
解決方案提供商的主流商業模式是綜合環境咨詢服務。 七、 水務產業發展五年目標 1、 專業服務率總體達到40%
專業化是水務服務未來發展的核心方向。專業化服務依靠其專業技術、管理和長期實踐經驗,能夠優化項目的運行管理,提高運營質量;依靠規模化經營,還可以整合其技術、管理資源,進一步降低運營成本,降低監管成本,確保項目保質運行并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 2、 形成一批優秀的水務服務企業 未來五年,中國的水務市場將形成一個由10-15個年產值超過50億的大型綜合環境服務商、20-30個年產值20-50億規模的區域性綜合環境服務商、50-100家億元規模的環境服務企業共存的市場。在此過程中,一批無核心競爭力的水務企業將被收購、兼并,形成大水務集團引領發展的市場競爭格局。 3、 國際化目標 中國水業的新一輪增長中將有較大的國際化比重。五年內中國水業同行應在國家支持下,將中國自己的建設運營和服務體系國際化,在發展中國家推行更為適用有效的中國標準的水務服務體系。五年后國際化市場將占中國水務服務市場份額實現零的突破。 4、 建立完善的產業服務平臺 一個健康的產業需要產業平臺的支撐。產業服務平臺提供專業的信息資訊、市場研究、專業會展交流、專業人才培訓、專業咨詢、商務服務等相關服務。 八、 實現產業戰略規劃的途徑 1、 構建穩定的、可持續的公共服務采購關系 通過專營合同或特許經營立法之下的特許經營合同,構架水務服務政府采購市場體系。在八大水業服務范圍內,全面推動政府服務采購。健全地方政府守約意識和社會監督。 2、 健全水務服務領域的市場機制 將準入競爭與過程競爭相結合,健全水業服務市場的競爭機制。一是特許經營權科學設定準入競爭;二是通過授權的方式發放水務經營權時,強化過程監管,借鑒世行績效評價體系(IBNET),建立中國自己的水務績效服務評價體系,來識別成本是否合理,效率是否高,并成為定價的基礎。 準入競爭的建立有三個基本條件:一是政府有足夠的采購能力、二是政府具有足夠的守信意識和守信機制、三是市場有選擇優秀服務主體的能力。目前中國只有一部分的大中城市能達到以上三個條件。在政府信譽相對較低的欠發達地區,強制的過程競爭將更為適合。 3、 構建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以特許經營為核心的政策體系,支撐的是輕資產的水務專業服務模式,并以準入競爭為基礎,企業在經營期內完成投資和收益,因此合同期限內的服務成本較高。在地方政府信用的缺失,支付能力不足的經濟欠發達地區,可以推行關聯完全產權的專營服務模式,通過長的經營期限和產權收益來化解政府短期支付壓力,同時輔以過程競爭作為公平和效率的保障。 4、 建立行業服務績效平臺,完善服務價格形成機制 通過產業服務平臺,借助成本和信息公開機制,逐步建立水務服務的績效體系,幫助行業和政府識別社會平均服務成本,建立水務服務的績效評價標準。 以績效平臺為基礎,建立基于效率的服務價格形成機制,并將非市場性成本和非效率性成本轉為價外代收或聯動價格(如水資源費、原水費用等)。鼓勵服務企業提高效率,獲得更高收益,擴大再生產,增加產業集中度。建立優質優價的服務體系,實現中國的水業專業化升級。 5、 穩定的溝通機制,發出清晰、有力的行業聲音 隨著產業發展的深入,行業需要高端的溝通平臺,并形成穩定的溝通與交流機制,促進行業共同發展。為提高行業的整體影響力,改進和健全一年一度的水業戰略論壇,將其建設成為水業最重要的產業交流平臺。 6、 主動構建良好的行業整體形象 隨著水務服務的社會化,積極主動的社會溝通是水業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目前行業整體公關缺失,應通過產業服務平臺,有組織地、積極地與社會溝通,進行行業的整體公關。 7、 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 要在第三世界的水務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其重心不是依靠中國低廉的服務價格,而是要靠中國水務服務的制度體系和服務標準,同時輔以過硬的產業和服務質量。中國在快速發展中實現水務服務提高的經驗在其他轉型經濟體國家中具有一定的普適性,需要有組織地推動中國水務服務體系、產品標準以及公共制度體系的國際化,以化解中國水務企業在實施“走出去”戰略時的風險,減低系統成本。 相關新聞
評論
|
熱門文章
|